金秋九月,陇原大地层林尽染。在浸润着红色记忆的通渭大地上,琅琅书声与家国情怀交织共鸣。9月30日,为期两天的“忆峥嵘岁月・诵襄城赤心”通渭县2025年迎国庆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圆满落幕。这场覆盖全年龄段的文化活动,以红色经典为魂、以声音为媒,让革命历史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红色基因在诵读中代代相传。
红色沃土孕初心 诵读为桥续血脉
90年前,红军三大主力过境通渭,革命先辈足迹遍布县域,全县80%以上村庄承载红色记忆,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榜罗镇会议作为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奠定关键基础,其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时代意义。90年后的今天,这片红色沃土上的人们以诵读之名重温烽火岁月,让红色精神在翰墨书香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大赛现场,省图书馆党委委员、馆长肖学智讲话并宣布大赛正式开始,他表示:“在陇原大地上,各级图书馆始终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石。我们系统性开展红色文献征集、保护与数字化工作,构建完备的红色资源保障体系;通过深度整理研究,挖掘文献思想价值与时代意义;并利用讲座、展览、诵读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众日常,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的源头活水。未来,图书馆人也将继续坚守这一使命,让红色基因在书香中永续流传”。
展开剩余81%“文字无声,诵读有情。”县政府副县长何艳君致辞时说道。本次比赛以诵读为纽带唤醒红色记忆,既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深情礼赞,也是榜罗镇会议召开90周年的隆重纪念,更是通渭儿女以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从筹备团队的细节打磨,到评委团队的公正评审,再到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大家以赤诚之心为这场红色文化盛会注入温暖力量。
全龄参与展风采 三组竞秀动人心
此次大赛分小学组、中学组、成人组三个组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参赛者,以诵读红色家书、革命诗词、英雄事迹等经典篇目为核心载体,用多样形式诠释红色经典。
小学组——童声绘初心,清澈敬英雄。
小学组的选手们,用稚嫩却真挚的童声,勾勒出最纯粹的红色记忆。《红旗颂》的诵读里,他们挺直小小的身板,让激昂旋律随声音流淌;《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的讲述中,他们眼神明亮,将小红军的坚强与勇敢娓娓道来;《半截皮带的赤胆忠诚》里,他们用略带奶气的语调,解读着“半截皮带当干粮”的长征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中,他们握紧小拳头,把对未来的坚定承诺刻进心底。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停顿,都藏着对英雄的敬仰,让在场观众看见红色种子在童心间悄然发芽。
中学组——青春担使命,壮志诉家国。
中学组的选手们,以更具思想深度的表达,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风貌。读《可爱的中国》,他们用深情告白诉说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字句间满是对山河锦绣的热爱;诵《青春中国》,他们以昂扬姿态诠释“少年强则国强”的担当,声音里透着不服输的朝气;品《不朽》,他们将革命精神的永恒价值细细道来,让“英雄从未走远”的信念深入人心;讲《红色通渭,星火永传》,他们结合家乡的红色历史,把榜罗镇会议的故事、通渭大地上的奋斗篇章融入诵读,让地域记忆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或慷慨激昂、或婉转深情,他们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大义紧密相连,“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在赛场久久回荡。
成人组——沉淀见深情,笃行传薪火。
成人组的参赛者,带着生活的沉淀与对红色文化的深刻理解,为经典作品注入更丰富的情感层次。教师团队诵读《赤心颂》,字句铿锵间传递“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愈发清晰;医护工作者演绎《陇上明珠・医心向党》,用温柔却坚定的声音,诠释“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担当;博物馆讲解员带来《红色榜罗: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革命丰碑》,以专业视角带领观众重回90年前的历史现场,感受革命先辈的战略智慧与坚定信仰;社区群众朗诵《诗意中国》,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对祖国的祝福融进每一句诗行。
赓续精神启新程 红色通渭再扬帆
每一段诵读,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每一次发声,都是一场直抵人心的精神传承。这场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早已超越“比赛”的范畴——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红色教育实践,是一次通渭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剂激活红色基因时代活力、厚植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养分”。
从榜罗镇会议点燃的革命星火,到新时代蓬勃兴起的文化传承热潮;从革命先辈用热血书写的峥嵘岁月,到当代通渭人用行动续写的奋斗篇章,“红色”始终是这片土地最鲜明的底色,“文化”始终是这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此次活动由通渭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县教育局联合主办,县图书馆承办,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县博物馆协办。活动的初心,不仅是传承红色文化,更要将文化成果转化为凝聚人心、激励前行的精神动力——通过诵读,引导年轻一代深刻感悟长征路上的初心与信仰;通过声音,让每一位参与者抒发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乡的热爱。
发布于:北京市五五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