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持续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过去站在其“自卫权”一边的西方多国,如今正纷纷改变立场,逐步与以色列划清界线。现在,除美国仍由特朗普政府主政的情形外,全球几乎已看不到对以色列的广泛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国际形象和外交处境因此日益孤立。
从战略角度看,这场冲突本应成为以色列巩固对加沙控制、扩大区域影响力的“窗口期”,这也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推进军事行动的潜在原因之一。然而现实却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最近,英国、法国、意大利等22个国家的外长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批准在约旦河西岸“E1区”新建3401套定居点住房的计划,称其“完全不可接受,公然违反国际法”,并要求以方立即撤销。
这一举动揭示出,以色列并不满足于对加沙的控制,而是在试图通过扩大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来实现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实质吞并。目前以方已掌控加沙约70%的土地,定居点建设仍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和居住区在密集的道路、安检和军事部署的协同下不断完善,进一步巩固其现实控制。
展开剩余64%与此同时,以色列与美国协同采取封锁加沙的人道救援通道,阻挠救援物资进入,试图通过持续制造生存压力迫使巴勒斯坦民众撤离并为全面占领创造有利条件。内塔尼亚胡政府还批准了“军事接管加沙”的计划,意在扶持一个傀儡政权以排除哈马斯等对手,并提出了极为苛刻的停火条件——包括要求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并全面解除武装——这实际上将拒绝谈判的责任推给对方。
然而,这一算盘恐怕难以实现。哈马斯并未向压力屈服,同时也门的胡塞武装仍在持续对以色列的机场、港口及红海航道实施封锁,严重制约其军事调动和经济活动,给以色列的综合作战能力带来持续性的外部干扰。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社会正在加大对以色列的反击力度。随着以方吞并迹象日益公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已明确表示将在下月的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这一举动将给内塔尼亚胡政府带来更大外交压力。
在以色列内部,同样危机四伏。持续的战争与日益恶化的安全环境推动大量民众选择移民海外。民调显示,超过七成民众对政府不满情绪高涨,信任度严重崩溃。约有47万以色列人已离境,其中不乏医生、工程师、学者等高技能人才,导致高科技产业几近瘫痪,国家的凝聚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削弱。
如今,以色列陷入内外困局,国际形象崩塌、国内舆论分裂日益加剧。若继续坚持战争,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据新华社报道,内塔尼亚胡近日表示将重启与哈马斯的谈判——此前他曾单方面宣布暂停谈判。无论动机为何,持续的战事已让以色列承受的压力积累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发布于:天津市五五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